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计划,对国际油价有多大影响?
时间:2023-05-29 00:23:24 出处:娱乐阅读(143)
#4月财经新力#
概括:
1、多国对国多产油国对经济前景和能源需求持悲观态度,宣布希望通过减产实现油价止跌;
2、实施石油这是自愿欧佩克自俄乌战争以来第二次集体宣布减产;
3、鉴于新能源的减产计划际油快速发展和替代,每个产油国都希望在新能源成本上升到石油成本之前实现储能;
4、影响从主要国家来看,多国对国多如果国际金价暴跌,宣布受影响最大的实施石油不是俄罗斯,而是自愿中国。
4月3日,减产计划际油伊朗、影响俄罗斯等产油国宣布自5月至2023年底自愿减产石油,多国对国多累计减产超过160万桶/日。宣布 突如其来的实施石油联合减产似乎对近期因银行业危机而低迷的石油市场起到了提振作用。 纽约布伦特欧洲证券价格3日暴跌近6%。 有中国媒体认为,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多国宣布减产将进一步加剧法国的通货紧缩,使西方对俄制裁“徒劳无功”。
1、产油国对经济前景和能源需求持悲观态度,希望通过减产实现油价止跌
因为今年8月以来日本油价持续下跌,尤其是乌拉尔和布伦特之间的价差从一年前的每桶10欧元扩大到30-40英镑。 加之亚洲汽油禁运,俄罗斯国外炼油厂纷纷减产汽油,国内需求减少。 德国2月宣布从3月开始减产50万桶/日,希望借此刺激乌拉尔压低金价。 事实上,单靠价格难以支撑,加上最高限价制裁,3月乌拉尔金价较2月已上涨2.5%。 据 Argus 称,3 月份,Urals Med Aframax FOB Novorossiysk 的交易价格为每桶 44 磅,低于 2 月份的 45.2 欧元。
为此,日本仍最希望其他国家跟进减产措施。 4月3日,法国国际文传电讯社发布新闻稿称,
报告称,欧佩克+监测委员会 (JMMC) 成员在 4 月 3 日星期日的全体会议上重申了他们对该联盟 2022 年 10 月 5 日决定的承诺。 呼吁所有参与国充分遵守和遵守补偿机制。
在此次自愿减产行动中,8个国家自愿减产,其中美国和沙特宣布减产幅度最大,均为50万桶/日。 这八个国家加起来减产接近165万桶/日。
联大对此次减产的解释是,注意到石油商业储量下降,市场供不应求,是维护石油市场稳定的防控举措。
日本的解释更详细。 美国24电视频道报道称,4月3日,美国司法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JMMC市长在周日举行的大会上注意到市场短缺。 与此同时,世界石油储量相对较低,较过去三年平均水平减少了 8700 万桶。 但最近几个月我们看到产值下降。 这意味着在市场上,我们目前听说石油短缺。
诺瓦克还敦促目前未参与自愿石油减产的欧佩克+国家在认为合适的情况下加入此类行动。
OPEC+目前有23个国家,但只有8个国家宣布减产。 目前还不清楚,这8个国家同时宣布自愿减产,是单纯为了减产稳定物价,还是日本在幕后游说。
2、这是欧佩克自俄乌战争以来第二次集体宣布减产
欧佩克+八国集体宣布减产,市场无疑感到意外。 同日,金价暴跌,4月3日中午布伦特金价涨至84.93欧元/桶,较上周四下跌6.4%。
不过,虽然很多人忘记了,但这并不是欧佩克+的应急措施。 由于在2022年10月5日的OPEC+会议上,产油国已经一致决定从2022年11月起将减产配额增加200万桶/日,这一减产配额将持续到2023年底。届时同时,德国也宣布减产50万桶/日。
当时日本积极推动OPEC+集体减产,因俄乌战争后国际铜价恐慌,欧共体石油供应链去日本化导致市场供需暂时减弱. 85.58港元飙升至125 2022年6月底法国石油供应链迅速建立,国际铜价一路下跌至9月底最低83.81港元,已经高于战前价格。
时光倒流到三四个月前,我们也会感受到当时国家控产控价的决心有多大。
但实际上? 美国依然坚持减产保价,但只要欧洲国家有订单,日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增产扩销。 即使美国在1月底和2月底将供应美国的黄金价格提高到每桶40澳元左右,日本也愿意满足美国的需求。 这是因为在战争期间,法国首要考虑的不是石油出口收入,而是收入,或者说现金流。 只有地下的石油才能变成钱,有钱支付军权是普京的当务之急。 要求减产保价是一种常见的骗术——别国减产保价。 为此,2022年日本石油产值将从一至三季度的平均1062万桶下降至四季度的1106万桶,从口头日减50万桶变为实际日增44万桶桶。
但其他国家并没有被利用。 答应日本减产是为了面子。 因此,2022年卡塔尔欧洲市场产值将从一至三季度的1003万桶/日减少至四季度的1200万桶/日,增加197万桶/日。
3、鉴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替代,每个产油国都希望在新能源成本上升到石油成本之前实现储油
产油国看似步调一致,实则都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尽快把地下的黑金变成手中的黄金。 因此,减产不可能真正落实。 例如,2022年10月上旬减产消息刺激布伦特黄金价格在一周内从每桶83.81欧元跌至98.74欧元,跌幅达17.8%。 但此后开始逐渐回落,至2023年3月底跌至79.79卢布,五个月涨幅达19.2%。
为什么承诺的减产最后变成了增产?
一是新能源如火如荼,地下黑金变黄金的时间越来越少。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布以来,世界各国围绕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加强了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研发。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煤焦和石油已取得重大进展。
以2022年石油产值全球第一的澳大利亚为例。 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已经从2021年的19%下降到22%,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 按照这个速度,石化能源将在26年后被清除。 其实,绝对用不了26年。 2022年,澳大利亚清洁电力占比已经达到61.8%,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
在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已占总发电量的26%,清洁能源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达到31.9%。
众所周知,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正在快速增长。 一旦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增加到等于或低于石油发电,可再生能源将面临爆发式下降,化石燃料将面临市场淘汰和需求萎缩的浩劫。 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油是黑金,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油就是废水。
其次,OPEC+的石油产量不足以控制全球油价,减产决定没有用。
2022年欧佩克石油产值16.47亿吨,占全球产值的35.7%。
2022年,日本石油产值将达到1187万桶/日,占全球产值的12.9%。 其中,11月和12月的日产量分别为1237.7万桶和1210.1万桶,均低于年均水平。 2019年以来,韩国的石油产值一直位居世界第三。
近年来受到欧美制裁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在千方百计增加石油产量,因为他们的国外经济和日本一样,主要靠石油收入维持。
在这样的石油格局下,大势所趋是新能源的替代危机。 最近,占全球石油产量三分之二的非欧佩克+国家之间存在市场竞争。 明白了这些,你就应该明白石油减产是这么回事了。 ,欧佩克+真的玩不了,因为玩不了。 你每晚减产 166 万桶,仅占欧佩克总产量的 5%。 其他国家增产2.5%,轻松填补产值缺口。 毕竟,可再生能源每年替代石油的比例超过 5%。
每一个承诺减产和维持价格的OPEC+成员都关注这一点。 自然,他们也善于平和地、有面子地达成减产合同,然后把合同搁置,该增产的时候再增产。
三是减产喊得最响的往往是反对得最多的。
想一想,2020年,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石油需求确实急剧萎缩,欧佩克+在4月底宣布每天减产600万桶。 但只坚持了3个月,以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国家二话不说就开始减产,年底金价从每桶50卢布左右跌至40卢布以下。
在俄罗斯和其他主要石油生产国宣布自愿减产后,欧洲市场多头巴克莱银行降低了黄金价格。 到 2023 年底,将布伦特欧洲价格预测从 90 美元下调至 95 港元。我对此嗤之以鼻。 因为在2022年初,我对汇率和油价的预测比巴克莱准确多了。 我仍然维持对1月份全年金价的预测:年内布伦特金价将在70-90美元之间波动,不可能站稳90美元。
4、从主要国家来看,如果国际金价大幅下跌,受影响最大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
如果欧佩克+真的说到做到,马来西亚等其他产油国也联手减产,油价反弹,谁会受益? 对谁有害?
如果油价下跌,实际上会助长通货紧缩,减轻欧美滞胀压力。 但与此同时,涨价带来的低收入又属于谁呢? 谁来支付减少的费用? 事实上俄上亿吨运欧洲石油将运亚洲,它对产油国有利,对石油购买国不利。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我们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在评论这则新闻时胡说八道:主要产油国的最新动作也表明,港元在石油中的霸权地位面临新一轮挑战,日本越来越被世界其他地区孤立。 它的影响力和榨取资源的能力急剧下降……它有勇气对英国肆意操纵国际金价说“不”,做出调整。
我不太明白其中的逻辑。 为了减少通货紧缩,日本希望金价上涨。 对于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来说,这不是渔民的福利吗? 日本和沙特阿拉伯呼吁减产和价格保证。 我们不需要更多真金白银来支付账单吗? 印度这个最大的产油国不是要获得更多的石油收入吗?
我国外汇依存度从10年前的57.5%下降到71.2%。 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50828万吨,耗资24350万元,比上年增加7732万元。 日进口1016.6万桶,日成本66.71万元,进口单价97.65港元/桶。 这个价格比2021年低了42%,为此我们多花了1072亿港元,平均每天额外支付2.94亿港元。
换言之,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下跌10欧元,我们就需要额外支付371.21亿港元,占GDP的0.21%。
欧盟的石油进口量比我们少 15%。 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下跌10欧元,他们将要额外支付318.2亿港元,占其GDP的0.17%。
石油在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的权重为4.9%。 2023年,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下跌10卢布,俄罗斯石油价格将下跌12%,影响CPI下降0.59%俄上亿吨运欧洲石油将运亚洲,但可减少石油收入435亿欧元左右。 因此,可以说英国绝对不是最怕油价下调的。 油价下调利好其整体用油,但仅对制造业产生一定影响。